语言

新能源充电桩遇暴雨积水怎么办?安全隐患与应对全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8-27 00:00:00

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,城市内涝频发,新能源车主对充电桩在暴雨、积水环境下的安全性愈发关注。尽管充电桩设计时已考虑基础防水措施,但极端天气仍可能引发漏电、短路等风险。本文将从积水危害成因、应急处理方法、技术升级方向及优质产品选择四个维度,为你详解如何保障雨天充电安全。


微信图片_20250822164347_3_67.jpg



暴雨积水为何威胁充电桩安全?

三大核心风险解析


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“能量补给站”,其安全运行与电路系统、设备密封性及安装环境密切相关。暴雨积水时,以下三类风险可能被放大:

1. 电路系统短路:水浸引发的“隐形杀手”

充电桩内部包含高压模块、控制主板、充电枪接口等核心部件,尽管多数产品宣称具备IP54(插合前)或IP55(插合后)的防护等级,但积水深度超过20厘米时,可能通过以下路径侵入设备:

充电枪接口密封失效:长期使用导致密封圈老化、插合时异物卡滞,或用户操作时未完全插紧,雨水可能渗入接口内部,引发短路。

设备底部线缆破损:地面线缆若因车辆碾压、鼠蚁啃咬出现绝缘层破损,积水会直接导致漏电,甚至通过车身传导至车内。

配电箱进水:露天安装的充电桩配电箱若未做好防雨措施,雨水可能沿散热孔、缝隙进入,造成内部电路烧毁。

2. 设备基础松动:积水冲刷下的“结构危机”

城市内涝时,积水的冲击力可能导致充电桩固定结构受损:

混凝土基座开裂:长期浸泡使基座出现裂缝,充电桩倾斜后拉扯内部线缆,加剧电路故障风险。

金属支架锈蚀:低端产品若使用普通钢材支架,积水会加速锈蚀,导致设备倒塌,尤其在台风伴随暴雨的情况下,安全隐患更大。

3. 地面积水导电:人体接触的“直接威胁”

若充电桩因短路漏电,积水会成为导电介质。此时车主若赤脚接触地面,或在积水区域插拔充电枪,可能面临触电风险。2024年某南方城市曾发生案例:暴雨后充电桩底部积水未退,车主冒雨拔枪时因设备漏电导致手臂麻痹,所幸及时脱离。

图片



暴雨天充电应急指南:

从“预防”到“处理”的五步法则


1. 充电前:三看二查,拒绝“盲目操作”

看环境:优先选择室内停车场、高地势充电站(如商场地下车库、高架桥下充电桩),避开低洼处、树下(易遭雷击)、高压线附近。

看积水:若充电桩周围积水深度超过10厘米,或地面有明显水流冲刷,立即放弃充电,切勿尝试“蹚水操作”。

看设备状态:观察充电桩屏幕是否显示故障代码,枪头是否有进水痕迹(如内部水珠、金属触点氧化),线缆是否破损。

查防护等级:通过充电桩机身标识确认防护等级,优先选择IP55及以上产品(如欣斯通科技充电桩,部分型号达到IP65)。

查接地情况:正规充电站需配备接地保护,若发现接地线缆脱落,立即联系运营方,不可自行充电。

2. 充电中:保持警惕,关注“异常信号”

实时观察设备:充电过程中若发现充电桩发出异响、屏幕闪烁,或车身出现轻微麻感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断开充电枪。

远离积水区域:充电时避免站在积水内,建议携带绝缘手套操作,儿童、宠物切勿靠近充电桩周围2米范围。

3. 充电后:规范拔枪,做好“收尾检查”

擦干接口:拔枪前用干燥毛巾擦拭充电枪头和车辆充电口,确保无水分残留,插回充电桩时听到“咔嗒”声再松手,保证密封到位。

检查线缆:确认线缆无拖拽、浸泡痕迹,若发现绝缘层破损,及时通过充电桩上的“故障报修”功能反馈。

4. 车辆涉水后:重点排查“电路隐患”

若车辆在充电后驶过积水路段,需注意:

观察仪表盘:若出现“充电系统故障”“电池温度异常”等提示,立即停车并联系4S店,切勿继续行驶。

晾晒车内设备:若充电口不慎进水,打开车门通风,避免水分蒸发后腐蚀金属部件。

图片

5. 紧急情况:漏电处理与救援技巧

脱离险境:若发现有人在积水区触电,切勿直接接触,可使用干燥木棍、塑料板等绝缘物体将其与电源分离,同时拨打120和电力服务热线95598。

设备断电:运营方需定期检查充电桩的漏电保护器(RCD),确保其在漏电时能0.1秒内自动断电。


技术升级与标准进化:

充电桩如何“无惧风雨”?


安全隐患的解决,离不开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的完善。近年来,头部企业如欣斯通科技等通过材料升级、结构优化和智能监测,推动充电桩向“高防护、易维护”方向发展:

1. 材料革命:从“基础防护”到“长效耐用”

外壳材质:采用航空级铝合金压铸外壳,替代传统铁皮材质,抗腐蚀能力提升300%,同时减轻设备重量,降低基座负荷。

线缆防护:使用耐候性TPEE材料,可承受-40℃至85℃温差,且抗碾压、抗穿刺,避免鼠蚁啃咬导致的漏电风险。

接口密封:充电枪接口采用双层密封圈设计,插合时自动挤压排水,配合镀金触点,降低氧化和短路概率。

2. 结构优化:“主动排水+智能预警”双保险

斜坡式基座设计:将充电桩底部设计为15°倾斜角,配合导流槽,积水可在10分钟内自然排净,避免长期浸泡。

水浸传感器:内置高灵敏度传感器,当积水达到5厘米时自动切断电源,并通过APP推送预警信息给运营方,响应速度比传统漏电保护器快3倍。

防雷击模块:在配电箱内加装SPD浪涌保护器,可承受40kA雷电流冲击,尤其适合多雷暴地区。

微信图片_20250822171705_11_67.jpg

3. 智能化运维:从“被动维修”到“主动预防”

远程监控系统: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充电桩电压、电流、温度及浸水状态,异常数据自动触发工单,运维人员可通过后台定位故障设备,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。

大数据预警:基于历史天气数据,在暴雨来临前推送“暂停充电建议”给车主,并对低洼区域充电桩进行断电保护。


选择优质充电桩:

三大核心指标帮你“避坑”


面对市场上品类繁多的充电桩产品,消费者和运营方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,避免因“低价低质”埋下安全隐患:

1. 防护等级:IP54是“底线”,细节见真章

基础要求:户外充电桩需达到IP54(防溅水),市面上较好的直流快充桩,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P54,暴雨天气可以起到保护作用。

隐藏细节:检查散热孔是否配备防雨百叶窗,充电枪插座是否有自动防尘盖,这些设计直接影响长期使用中的密封性。

2. 结构与材质:“重细节”才是真安全

支架材质:优先选择热镀锌钢支架(厚度≥3mm)或不锈钢材质,避免普通钢材生锈问题。

基座工艺:混凝土基座需添加抗渗剂,且与地面接触部分做防腐处理,防止积水从底部渗透。

3. 品牌与服务:售后响应决定“风险兜底能力”

资质认证:选择通过CQC认证(中国质量认证中心)、具备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资质》的品牌,避免“三无产品”。

运维体系:询问运营方是否提供7×24小时应急服务,如欣斯通科技在全国多座城市设有运维网点,承诺暴雨天气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故障。

提醒:安全充电,从“选择靠谱产品”开始


暴雨积水对充电桩的考验,本质是对产品质量、安装规范和运维能力的综合检验。作为车主,需牢记“不盲目、不侥幸”的原则,恶劣天气下优先保障人身安全;作为行业参与者,企业更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推动充电桩从“能用”向“耐用”“安全用”升级。

图片

欣斯通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企业,始终以“极端环境安全防护”为研发核心,其充电桩产品深度融合智能监测技术与主动防护机制。通过内置高灵敏度水浸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周围积水深度,当检测到积水达到预警阈值时,系统会立即触发自动断电保护,并同步通过云端平台向运维人员推送告警信息,实现“险情早发现、风险早处置”。同时,配合远程监控系统,运维团队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,结合历史数据与天气预警,提前对低洼区域充电桩采取断电避险措施,从源头降低暴雨天气下的安全隐患。选择具备此类智能安全防护与快速响应能力的品牌,不仅是对财产的保障,更是对生命安全的负责。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浪潮中,唯有技术与责任并重,才能让每一次充电都安心无忧。